2020中国「绿色复苏」观察

——加速推动“十四五”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020,是疫情反复、风云波动的一年,也是经济复苏、曲折前行的一年。在疫情影响下,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危机交替中,我们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构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绿色复苏与包容性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复苏政策焦点,中国也在提振经济、促进复苏的多项政策措施中,注入多种“绿色素”,使中国朝向更低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当“绿色复苏”正在以新的内涵和分量加入到全球复苏与气候治理的格局之中,2020 年的中国绿色复苏之路如何?本报告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绿色复苏”在互联网舆情大数据中的讨论和表现,记录和呈现中国复苏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群策群力,探讨和展望中国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动能。本报告所使用的主要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数据,包括搜索引擎、网站、“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以及学术平台等,所使用的技术包括团队自有数据聚合方案和授权的第三方数据工具,希望借此全面客观地描绘出中国 2020 年“绿色复苏”故事画卷,为媒体报道和解读中国复苏进程、决策者制定“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的决策规划提供舆情参考。

源起:金融危机后的“绿色复苏”

“绿色复苏”之于人类社会并非全新课题。早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绿色复苏”已经作为融合短期经济刺激和中长期绿色转型发展的理念被提上议程,逐步成为各国经济复苏政策的讨论热点。2010 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来自亚洲和全球政界、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展开深度探讨。“绿色复苏”的概念在全球经济复苏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并在此次论坛中得到集中探讨和传播。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习近平在4月10日的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题为《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十年后,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承前启后,再次呼吁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同时,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为了实现亚洲和世界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资源环境得到永续发展,
我们亚洲各国应该统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

——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集中报道:声浪初起,传播有力

2010年前后,关于“绿色复苏”的探讨在互联网逐步形成声浪,并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会期间达到峰值。回溯全网现有信息,以“绿色复苏”为主题或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约为3185条次。商业网站中,财经类网站的报道最为频繁和集中,一大批围绕“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讨论涌现。

2010 年前后中央媒体“绿色复苏”相关报道全网影响力综合指数(前五)(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专家观点:理性认知,长远期待

众多政策制定者和专家学者在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围绕世界经济复苏、通货膨胀和低碳经济等话题发表见解。在和讯网针对部分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的问卷调研中,有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当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长期持续的战略规划”等问题,同时,也有90%的专家认为“低碳经济长期更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些思考也能为我们当下应对疫情后复苏提供参考。

问卷调研中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问题的结果(数据来源:和讯网)
问卷调研中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对 GDP 影响问题的结果(数据来源:和讯网)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理论研究:视野开放,重点延续

随着“绿色复苏”在政策领域讨论热度上升,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通过学术检索工具,对“绿色复苏”相关论文进行聚类分析发现,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理论研究领域的观点和热词具有一定延续性。其中,“可再生能源”“世界经济”关注度显著提升,“气候变化”“碳排放”也有所增长,“绿色复苏”作为新的热词出现。

2010 年前后至 2020 年“绿色复苏”相关学术研究热词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CNKI)

《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

要进一步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定位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益紧迫的形势下 , 中国应把低碳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技术创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关系的核心战略选择 , 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 年第 4 期

“减缓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

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成果

《疫情下国际绿色复苏政策动向与影响分析》

制定我国经济绿色复苏计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有机衔接。以绿色复苏推进“两建”,形成绿色都市圈和城市群,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化精准和专业化生态环保督察帮扶,确保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合作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环境保护,2020 年第 20期

“国际环境动态及合作战略综合研究”

生态环境部财政项目

聚焦:公众信心与“十四五”挑战

2020 年,受疫情影响,互联网舆情整体有较大波动。根据全网舆情体现的正负面倾向性测算,在中国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之下,网民的经济复苏信心指数整体呈迅速上升趋势。然而,由于部分地区疫情在第四季度出现反复,信心指数有所下降。

对照全年各季度经济复苏进度和舆情核心词变化,舆情中的正面关键词包含了“经济、支持、企业、脱贫、加油、希望、韧性、发展”等等,舆论中对抗击疫情的支持逐步转为经济复苏的信心;负面关键词包含了“瞒报、风险、倒闭、排放”等等,舆论关注逐渐由聚焦经济到兼顾环境。

2020 年经济复苏信心指数(根据全网舆情体现的正负面倾向性测算)走势图(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2020 年各季度正面与负面舆情核心词——以“经济复苏”为主题(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构筑中国“绿色复苏”理念

纵观2020年全网舆情,在总量约为15万条的“绿色复苏”信息中,国家层面的政策风向是最有力的舆情发生器。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向全球阐述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主流媒体也在下半年加强了“绿色复苏”相关主题的报道。从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会,到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国发表重要讲话,再到气候雄心峰会自主贡献承诺,都给“绿色复苏”带来了多次舆论高峰。

2020 年“绿色复苏”相关舆情走势与典型报道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绿色与包容”并举

绿色复苏 ”理念在互联网舆情中的体现是多维度的、立体的。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高,同时也在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上有明显体现。“绿色复苏”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也关照公正、就业和民生。在“绿色复苏”相关 主题的声量在第三、四季度均有明显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就业”相关舆情在第四季度有明显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复苏过程中相关难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绿色复苏”整体舆情中各相关主题的声量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十四五”规划聚焦

“十四五”规划即将全面展开之际,各省市区陆续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绿色复苏、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等相关主题均有不同程度的强调和体现。通过对各省发布的“建议”相关政务信息观察发现,安徽、四川、北京、湖南、内蒙古提及“绿色复苏”次数最多。“绿色复苏”在内蒙古、青海、湖南等省“建议”相关政务信息总量中占比更高,相对获得更多关注;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如江苏、山东、浙江以及能源生产大省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建议”相关政务信息总量中占比较低,相对获得较少关注。虽然“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等关键词在煤炭大省内蒙古、山西等“建议”中多次出现,能否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推动绿色转型仍待观察。

各省市区“十四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对绿色复苏的体现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报道,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

加速:新引擎与新动力

2020 年,中国陆续颁布出台多个鼓励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行各业在政策引导下全面铺开复工复产。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光伏、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或将成为“绿色复苏”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全民光伏”时代

光伏行业已持续投入和发展多年,悄然之间,一块块太阳能板已经在平原、山地和湖面上排兵布阵,在楼顶、庭院、公共设施慢慢产生能量,注入整个社会的能源中枢。走过多年争议,光伏的应用和效益逐步落地推广,为人所见。在互联网舆论场中, 光伏也已不仅仅是一项环保技术,它与“脱贫”“增收”相连接,打开了一个多元的、可参与的“全民光伏”时代。

2020 年“光伏扶贫”主题舆情热词(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在2020年的光伏舆情走势中,大多数舆情数量的较高点与股票市场波动情况相吻合。这一特征在“绿色复苏”所涉及的行业中较为特别且明晰。

2020 年“光伏”相关舆情变化与股市波动对应示意图(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更多、更便宜的新能源汽车

当前,新能源汽车风头正盛,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新的增长点之一。将“新能源汽车”相关舆情走势与 2020 年 GDP 总量变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 10.9%,对上下游供应链复苏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2020 年“新能源汽车”舆情总量增长趋势与全国 GDP 总量增长趋势(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但从舆情来看,新能源汽车与“汽车”“金融”等关键词贴合更加紧密,还未被完全贴上“绿色环保”的标签。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或需与经济转型及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结合。

2020 年“新能源汽车”相关舆情主题内容分布倾向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垃圾分类”落地接轨

2020年,在“绿色复苏”的主题之下,垃圾分类相关舆情总量达42万条。纵观全年,北京市于5月1日开始实行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年度舆情热点。分析其情感构成,喜悦类占据多数,一定程度上说明垃圾分类宣传效果和公众接受程度都在提升。

2020 年“绿色复苏”主题下垃圾分类舆情走势与热点情感分析(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危机:绿色复苏的机遇和阻力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每月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伴随着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加快,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已经全面回暖,消费将为“双循环”发展格局之下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每季度开展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过去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学家对经济复苏的研判也具有明显的趋势变化。在第一季度中,除物价和消费投资外,经济学家预测就业、外贸、利用外资、股票市场均为下行趋势,而第二、三季度中,外贸、就业和利用外资均预测上行,对宏观经济总体形势转为乐观,这与中国实际经济复苏趋势也相一致。

2020 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2020 年各季度中国经济学家对经济复苏的研判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绿色”声浪前赴后继

总体来看,“绿色复苏”理念在当下的舆情传播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声量和效果还与“经济复苏”相距较远。值得欣喜的是,“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等相关理念开始得到关注和有效传播。未来,“绿色”相关概念或将以矩阵形态进行整合传播。

2020 年全年舆情中“绿色复苏”相关概念传播趋势(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2020 年全年舆情中“绿色复苏”与相关概念高频词汇对比(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复苏”天秤待平

在绿色声浪中,我们也看到了高污染、高排放问题的阴影。通过分季度获取的高碳排、高污染行业企业相关新闻及舆情,并提取文本信息关键词及词频可见,第二季度,随着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加快,一批与“绿色环保”相悖的生产行为、违法案件集中突显,得到了监督和处理。在第三、第四季度,“生态治理”舆 情强化,反映出生产逐步走向规范、绿色的轨道。

除此之外,就业问题也是2020年社会重点和复苏难点问题。在互联网舆论场中, “就业压力”获得较大的舆情关注。但随着复苏进程加快,就业压力反应在舆 论场上有一定好转。然而,新增就业是否来自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行业犹未可知。

2020 年各季度高碳排、高污染问题舆情焦点变化(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2020 年全年舆情中“就业压力”相关信息总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GREEN AND JUST RECOVERY

领先过弯下的持续观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国媒体对 2020 年中国“绿色复苏”关注较低、报道总量较少。在发布相关报道数量较多的媒体报道中,大部分体现了对中国复苏进程的关注和认可,也有一部分对于中国复苏进程是否真正低碳、可持续仍在观望。

约258篇相关文章

China’s choking smog descends again as factories open
Times, The (United Kingdom). 05/09/2020.

约81篇相关文章

Next China trade battle could be over electric cars
Washington Post, The. 01/18/2020.

约68篇相关文章

China is ‘business as usual’
Daily Telegraph, The (Sydney). 05/08/2020.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结语:持续呼唤“绿色”声浪

“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都赢得发展的机会”是人类社会长期探究的问题,也是此次疫情发生后集中暴露、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此时,一份能够兼顾短期经济社会迅速复原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创造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质量”经济复苏方案尤为重要。纵览疫情发生后世界各国的复苏计划,其中还能看到有悖于绿色发展潮流的高污染高碳排风险,许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果也有待观察。

在舆情大数据当中,我们较为乐观地看到,在中国经济复苏之时,“绿色复苏”在政策制定和公共舆论中被多次提及和强调,时代也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外延。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绿色”和“高质量发展”都将继续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如何构建“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绿色与包容性就业、绿色低碳助力零碳未来、营造公平与包容的社会环境”还需更多持续、专业的舆论讨论,为“十四五” 及更长一段时期实现绿色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以上舆情研究,我们建议:

更多关注

当前,各大主流媒体对于全网舆情的引领作用仍不可替代。但是,通过此次舆情分析,我们发现主流媒体对“绿色复苏”主题的报道关注不足,有限的报道依赖于重大事件,缺乏持续报道,导致整体声浪不足、规模效应有限。在“十四五”绿色转型关键期,媒体应当对“绿色复苏”议题给予更多关注,上传公众关切和公共讨论,下达政策指导并监督落地。

更多内容

“绿色复苏”和包容性发展理念应在政策制定和公共舆论中得到强化体现。除了关注经济和社会秩序恢复,也应关注到增进民生福祉、加大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等提升社会发展韧性和包容度的方方面面。增加绿色技术、资本和人才的持续投入,深化绿色产业政策,强化舆论引导,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更多声音

推动这场“绿色复苏”变革,除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场报道发声,还需要更多的决策部门、商业领袖、业界专家和公众就舆论关切的问题展开更为广泛的讨论,特别是那些相对弱势、容易被忽略的群体,更应该在讨论中得以尊重和体现。细致甄别出政策制定和社会问题中的薄弱环节,才能在中长期的社会发展转型中真正走向“绿色和包容”。